2025年4月3日,与主编面对面第十七期学术讲座邀请到了国际旅游学界权威专家、澳门大学智能旅游首席教授罗振雄教授(Rob Law)担任主讲嘉宾,罗教授与yl23411永利师生围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ourism”(人工智能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展开主题交流,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前沿学术报告。讲座由yl23411永利党委委员、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应天煜研究员主持。
以人工智能和其他颠覆性科技为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作为旅游与酒店领域的“最高产学者”,罗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前沿视角,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旅游实践与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未来趋势以及潜在挑战。罗教授指出,当前AI在旅游领域的实践应用已形成两大主流方向:一是作为服务主体直接参与运营,包括智能服务机器人、全天候客服聊天机器人和自动化前台系统等技术;二是作为方法论工具支撑数据处理,涵盖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以及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和游客情感分析系统等关键技术。
在人工智能与旅游学科的交叉研究中,罗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整合渗透程度的分类框架,将人机交互划分为四种模式。AI-supplemented(互补模式),AI为人类服务提供辅助支持;AI-generated(替代模式),AI完全/部分替代传统服务;AI-mediated(中介模式),AI作为服务的中介桥梁;AI-facilitated(增强模式),AI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罗教授特别指出,约有91%的现有研究聚焦于AI在价值共创中的积极作用,但仅有9%的文献探讨了其可能引发的“价值共毁”效应,这一领域仍存在巨大的研究空白。
结合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和旅游行业最新动态,罗教授前瞻性地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四大热点:虚拟影响者(Virtual Influencers)如何通过AI驱动的虚拟形象塑造旅游营销;沉浸式技术(VR/AR/MR)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塑旅游体验;元宇宙(Metaverse)技术如何通过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改变旅游生态;以及AI与人类的深度协作(AI-Human Collaboration)如何在技术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在探讨AI赋能的同时,罗教授也警示了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隐私侵犯、网络犯罪、社会疏离现象,以及更深层次的存在危机——AI的“无所不能”正在引发人类对自身主体角色的哲学反思。
最后,罗教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AI在旅游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从个体向制度的范式转变、关注价值共毁的多元性、重视价值形成结果的流动特征以及基于AI方法的创新研究。
在互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围绕AI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实践价值及论文发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罗教授从高质量期刊编辑的角度特别分享了宝贵的论文发表经验,强调学术伦理是底线,严禁一稿多投。在研究质量方面,确保选题与旅游领域的相关性,保证研究的理论贡献。投稿规范方面,需要严格遵守期刊格式要求。针对当前AI工具的普遍使用,罗教授建议合理运用ChatGPT等工具辅助研究,同时警惕“AI幻觉”导致的错误信息。
本期活动不仅深化了师生对人工智能赋能旅游产业的理解,更为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文/任玉婷 图/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