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有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才能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的先进生产力。然而,在科学家群体中,“下海”创业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不容易。
有人认为,科学家难以实现向企业家的身份转换,转变为创业家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对于科研背景的创业团队而言,真的难以“跨越鸿沟”,实现科技和经济之间的成功“架桥”吗?
“C理论”系列丛书重磅新作《跨越鸿沟:中控30年》于近日发布。由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yl23411永利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吴晓波,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张江润博士合著。
该书从“C理论”视角系统揭示了中控通过自主创新不断穿越周期背后的规律,总结了中控创始人褚健教授将科技与产业“架桥衔接”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解读中控30年奋斗历程的超越追赶新视角,是一本了解中国自动化技术发展史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长史的必读佳作。本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C理论”系列丛书重磅新作有何特色亮点。
吴晓波,浙江省特级专家、yl23411永利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长期深入企业从事全球化制造与战略管理、技术创新与竞争战略、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构建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的创新管理理论体系——“C理论”;致力于培养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力量。
书籍特色亮点
01
全景描述中国民族工业企业超越追赶的崛起路径
三十年前,中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几乎被国外的品牌所垄断,国内的大型企业用的都是霍尼韦尔、横河电机、艾默生、西门子等国外品牌的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也就是说,工业的安全命脉基本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设施面临严峻的安全隐患。
在此背景下,浙江大学化工系自动化专业出身的褚健毅然决定“下海”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报国”。
从他创办“中控”起,中控集团挺过外企的“围追堵截”,熬过时代的“腥风血雨”,终于成为一家被业内形容为“可以与欧美抗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这个用30年在自动化行业书写出一条独特成长路径的新型中国创新型企业背后有着怎样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创始人又以怎样的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从“二次创新”起家,铸就流程工业的“大国重器”?
该书以中控集团的辉煌历程为主线,全景式描述了中控创始人团队以“振兴民族工业自动化”的创业初心,历经30年不懈奋斗,最终成就中国流程工业控制产业的引领者、中国智能制造的开拓者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者的非线性成长之旅。
通过中控集团发展历程的全景式呈现,可以为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灵感,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思路,尤其是为那些在追赶中寻求突破的后发企业提供宝贵的管理经验与实践借鉴。
02
以自主理论揭示中企管理实践,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参考
吴晓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创新管理理论,以“C理论”回应“为什么有些企业不断发展,而有些企业则停滞不前,甚至最终消亡?”的“世纪之问”。
“C理论”从研究发轫到今天已有近40年,该理论聚焦技术范式转变期的创新管理,尤其是重点研究在技术周期切换时,如何通过拥抱“不确定性”来穿越周期,成为新周期的引领者。
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管理理论体系揭示了中国企业超常增长的原因,又反哺更广泛的中国企业。
“C理论”重点以中国头部企业为案例,曾研究过华为、吉利、杭氧、海康、传化等一流企业超越追赶的崛起路径。
与先前的企业不同,中控是一家由“大器早成”的大学教授所创办的科技企业,是一个契合“超越追赶的C理论”的另类案例。
吴晓波团队先后对150 余名中控员工进行深度访谈,与褚健、金建祥教授等中控核心成员多次深入交流,查阅了中控历年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超越追赶的C 理论”视角,深入案例又跳出案例,在更大的历史背景和广泛意义的维度洞察规律,力图在叙事中叙述规律。
全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初心:走出象牙塔”“决心:向上突破”“雄心:凤凰涅槃”“信心:构筑新格局”。而在各篇中每一章的结尾,均有一节从“超越追赶的 C 理论”视角进行的讨论和小结。
这本书以“C理论”为理论视角,描述并分析了中控从“二次创新”“同台竞争”“超越追赶”,到“国际一流”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战略目标和主要管理举措。该书通过分析总结中控集团在技术范式转变带来的机会窗口战略选择和经营管理的方法与智慧,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参考,为科研背景的创业团队指明方向。
“C理论”
吴晓波团队通过深入系统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中国企业超常崛起背后的科学规律和理性解释,实证支持了“C 理论”的核心CAS框架体系(见图1),即情境(Context)、基于能动性(Agency)的共演和战略(Strategy)。
情境(Context)强调了混沌性(Chaos)和复杂性(Complexity)的非线性演化特征,奠定“C 理论”在情境上的理论基础;基于能动性(Agency)的共演,探讨了在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实现非线性成长过程中的战略与情境的共演机制;战略(Strategy)则捕捉了范式转变情境下抓住机会窗口的企业行动,关注包括灰度管理(Compromising)、创造性学习与忘却学习(Creative learning & unlearning)、互补性(Complementarity)等作用。
03
科学家做不好企业家?这本书打破科学家创业“偏见”
不少人认为科学家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多“水土不服”的现象。那么,作为科研背景的创业者,该如何从科学家的“专”到企业家的“全”?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中控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商业模式创新、质量管理及人才激励模式,同时对创始人褚健的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
作为国内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人物,褚健曾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和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级技术奖项。作为企业家,褚健带领中控打破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垄断,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这本书将科研工作者转型企业家的坎坷历程悉数展开,深入挖掘科技企业家精神以及跨越科技与产业“鸿沟”的奋斗历程。
正如吴晓波教授在前言中所说:“横亘于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鸿沟’曾是如此之深、之宽、之险,跨越如此深谷险壑,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然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控的30 年发展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真实的写照。”
当前,不断涌现的科创企业已成为创新的最主要力量。科创企业背后的科技型企业家不仅领导创新研发项目并成功转化,还领导企业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攻坚克难。
这本书为科研工作者转型企业家提供借鉴,为科技型企业家领导企业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成长为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领军型企业提供参考范本,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名家推荐
朱森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
“这本书是中国工业发展从大到强的有力见证。”
从2005年与中控携手制订首个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开始,我连续参与了中控三个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中控的30年,正是中国工业发展壮大的30年。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中控,艰苦创业、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拥抱大时代,终成新格局,在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留下了令人瞩目的深深足迹。
中控的发展是中国制造业自主可控、创新自强的典型,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一个缩影,是跨越科研到产业间沟壑的成功案例。
《跨越鸿沟》这本书,是中控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工业发展从大到强的有力见证。
王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这本书是了解中国自动化技术发展史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长史的必读佳作。”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我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把自动化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1997年第一次参加中控的技术成果鉴定,到2021年参加中控i-MOC系统的联合鉴定会,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中控的发展,也见证了中控在我国自动化技术国产化和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跨越鸿沟》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中控的发展史,是了解中国自动化技术发展史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长史的必读佳作。
杨善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这本书基于原创理论提供了一个解读中控奋斗历程的超越追赶新视角。”
我一向主张“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褚健和中控核心团队走出象牙塔,在科研与产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新路,为我国工业控制自主可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跨越鸿沟》的作者基于原创管理理论——C理论,揭示了中控通过自主创新不断穿越周期背后的规律,提供了一个解读中控30年奋斗历程的超越追赶新视角。
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初心:走出象牙塔
第1章 跨越创新“死亡谷”
1.1 严冬中的鸿沟
1.2 另类“下海”——书生创业
1.3 弃易从难
1.4 C观点:创新链与产业链
第2章 游泳中学会游泳
2.1 放下身段
2.2 用户至上
2.3 情怀依然
2.4 创新 1.0
2.5 C观点:科技企业家精神
对话1 跨越长江黄河
第二篇 决心:向上突破
第3章 十年磨一剑
3.1 打磨利器
3.2 守住安全防线
3.3 抢占制高点
3.4 C观点:超越追赶
第4章 卓越品质
4.1 从质量理念到质量战略
4.2 从 ISO 9001 到六西格玛
4.3 持续迭代
4.4 C观点:底线思维之形而上
第5章 组织升级
5.1 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
5.2 组织的正规化与进化之路
5.3 管理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5.4 C观点:管理优化谋发展
对话2 从钱塘江驶向杭州湾
第三篇 雄心:凤凰涅槃
第6章 浴火重生
6.1 “烈火计划”唤醒初心
6.2 激活组织,迎来新生
6.3 文化升级,凝心聚力
6.4 C观点:激情澎湃上台阶
第7章 打破“天花板”
7.1 把店开到工厂门口
7.2 线上工业“沃尔玛”
7.3 供应链数字化客户服务
7.4 C观点:“破壁”的商业模式创新
第8章 拥抱大时代
8.1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
8.2 工业软件是工业创造的灵魂
8.3 数智工厂
8.4 C观点:穿越周期的“机会窗口”
对话3 在时代的激流中
第四篇 信心:构筑新格局
第9章 穿越周期的价值生态
9.1 客户价值的再创新
9.2 面向服务价值的技术生态重构
9.3 全球业务延伸
9.4 C观点:创新2.0
第10章 e城市•易生活
10.1 都市丛林中的数字化
10.2 多元网络的内在引擎
10.3 C观点:双轮驱动
第11章 大航海
11.1 定海神针
11.2 标准引领
11.3 联合舰队
11.4 面向不确定的未来
11.5 C观点:创新3.0
对话4 大海中航行
参考文献
后记 拥抱不确定的广阔未来
中国的创新崛起,自应有源自中国先进企业实践的管理理论之崛起。当“后来居上”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方法和工具,其普适性对广大中国企业具有很大的引领指导作用。
《跨越鸿沟:中控30年》是吴晓波团队“C理论”系列丛书的重磅新作。近年来,浙大管院创新管理团队持续立足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凝练中国原创性创新管理理论体系,以期为中国企业提供创新管理理论和方法,助推国家创新战略发展,为助力提升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影响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