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下,中国企业在“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探索出自己的创新道路。中国管理学科亟需总结中国实践,描述中国经验,凝练解释中国发展的理论,建构中国自主创新知识体系,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助力。
为回应时代之需,浙江大学创新研究团队不断探索和完善扎根中国企业实践的创新管理理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现实创新难题,以期为建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探索提供理论指导。
近日,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魏江、yl23411永利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刘洋共同编撰的专著《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出版发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庆瑞为此书作序。
该专著在总结过去产业创新赶超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实践,基于情境逻辑和行为逻辑,揭示中国企业全球创新赶超的智慧,为中国企业创新赶超提供建议,也驱动建构突破性中国特色创新管理理论。
本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凝聚15年研究心血的“非对称创新”学术专著有何特色亮点。
魏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
刘洋,yl23411永利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庆瑞:
伟大的变革时代需要自己的理论
这本专著是魏江15年持续研究后发企业创新赶超这一重要问题而完成的又一原创理论成果。
这本书提出,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实现快速追赶,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国独特的市场体制、制度形态、技术体制,战略性和创造性地探索出与西方企业不对称的学习机制、组织架构、追赶路径、治理制度和产业生态等,并把基于中国独特情境的创新赶超战略称为“非对称创新”,系统地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后发企业创新追赶的理论体系。
伟大的变革时代需要自己的理论。
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世界经济史上最为独特的实践创新,仍需建构扎根中国实践、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管理理论,我们浙江大学创新团队,理所应当为建构中国自主创新管理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非对称创新”理论凝练了中国企业创新追赶的实践智慧,拓展了现有理论视野,作出了创新理论贡献。我希望魏江及其团队能够继续深入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及时总结中国企业独特的创新智慧,为我国甚至全球做出浙江大学创新团队新的贡献。
特色亮点
01
为何创新资源“有限”
反而成为中国企业赶超“绝招”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导致经济逆全球化、国际贸易政治化和工具化,阻碍了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全球福利增加。
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总结中国企业发展规律,厘清中国企业创新路径尤为重要。
该专著首先定义“非对称创新资源”“非对称创新能力”“非对称创新战略”概念,深入挖掘中国企业不同于国际领先的竞争对手的独特发展路径。
“非对称创新”理论中的“非对称”指企业依托我国独特的创新情境,通过采取独特的创新行为和路径,将自身的创新劣势转化为优势的过程。
“非对称创新”的一般表征在于,中国企业不是采取与国际领先对手“对称”的竞争行为,而是另辟蹊径,从国际领先的竞争对手所不重视或没有意识到的行为逻辑中,形成一条独特的赶超路径。
理解非对称创新理论,则理解了为何在发达经济体企业看来阻碍创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市场资源”“政府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等资源为何在中国反而成为了“绝招”。中国企业为何能在国际领先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下另辟蹊径,形成独特的赶超路径。
02
3个维度解构
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营商环境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中国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离不开中国具体的市场体制、制度形态、技术体制情境。这也是中国企业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独特路径所在。
我国赶超的过程就是从低端到高端全链条市场打通,这反而使本土企业具备了适应市场需求多变等能力,在与西方企业竞争时,这种市场体制的非对称性为中国企业创新赶超提供独特情境。
了解中国情境之于中国企业的独特性,有助于中国企业立足本国实际,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独有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这本学术专著通过案例研究和大样本检验,将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科技创新实践和百年未有大变局下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相结合,从我国市场体制的非对称性、制度形态的非对称性、技术体制的非对称性三个方面解构中国企业创新赶超的独特情境,剖析中国企业非对称资源的核心来源,为理解中国企业非对称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03
5个方面揭示
中国企业创新赶超的“独家秘笈”
传统意义来看,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优势势必在市场上没有核心竞争力,更不用说掌握国际话语权了。
这本书揭示了中国企业即使缺乏技术优势,却能够通过非对称战略构筑起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书中从学习机制、组织架构、追赶路径、组织治理和创新生态五个方面解构中国企业创新赶超的行为逻辑,深入剖析中国企业如何设计全球网络组织,如何利用全球化机会进行资源配置以应对“外来者劣势”的挑战,为中国企业创新赶超提供借鉴。
启示意义
01
提供理论洞察和实践启示
当前,中国管理学术界一直未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没有所谓核心资源、技术基础如此薄弱的中国企业,到底凭什么能在30年前后时间实现快速赶超?
这本书基于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企业非对称创新实践,阐释了中国情境的独特性如何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驱动企业创新赶超新模式与新路径涌现,为中国企业后发赶超提供思路。
02
提供相关政策制定思路
这本书通过总结中国企业创新管理智慧,提出中国式创新的思路——非对称创新理论,即MIT-LARGE框架。
该模型基于外部情景逻辑,建构以特定实践为内在机制的非对称创新赶超路径,从系统层面为后发经济体创新赶超提供“中国方案”。
同时运用非对称创新理论,针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持续创新赶超提出政策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制订政策保障中国企业的创新赶超提供思路。
03
提供“中国式创新赶超新路径”
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方位塑造市场竞争新优势。
从竞相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再到中国创新指数排名的上升,这背后凝聚着中国企业的创新力量。
面向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这本书从创新驱动发展的微观机制揭示了新发展格局下以国内市场创新链为主体、国际国内创新链协调的新赶超路径。
进一步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突破,这本书为我国企业和产业提供技术跨越和赛道超越相结合的创新赶超新路径,助力中国企业在与国际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中“另辟蹊径”,在国际市场上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摸着石头过河”,以独特的成长路径孕育出中国企业创新管理“秘笈”。
中国市场、制度和技术要素的独特性催生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因此有必要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具体内涵和路径,避免“赶超-落后-再赶超”的陷阱,使后发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久持有一席之地。
魏江、刘洋常年深耕创新战略研究,扎根中国本土企业,持续追踪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聚焦中国企业的创新管理智慧,以中国自己的管理科学理论弥补西方管理理论解释乏力之缺,建构中国自主管理学知识体系,以期为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创造“中国奇迹”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