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主编面对面”系列第十二期暨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学术讲座No. 94丨Achiev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out Saying A Word: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Moqi

发布时间:2024-09-27来源:王敏浏览次数:10

9月27日上午,“与主编面对面”系列第十二期暨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学术讲座邀请到了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组织管理学Philip M. Condit讲席教授陈晓萍老师,与yl23411永利师生围绕“Achiev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out Saying A Word: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Moqi”主题展开交流。本次讲座由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胡琼晶老师主持。

陈晓萍教授首先阐释了开展本土化研究的初衷及其重要性。她指出,管理学和组织领域许多具影响力的理论均植根于情境,并强调情境研究的必要性。陈教授发现,尽管很多论文使用了非西方的数据,却仍沿用西方理论,而非发展新的理论。

随后,陈教授重点介绍了对默契这一本土化新概念的开发和测量。在深入阅读Journal of Management刊登的一篇关于默契的文章后,他们认为该文章在默契定义方面存在不足,但对其与领导-成员关系、交互记忆系统等相似构念的区别进行了详细分析。接下来,他们计划围绕默契这一独特概念进行开发,认为其主要包含两部分:“默”(silence)与“契”(fit)。具体定义为:当两人在高情境沟通中不使用言语交流,却能对特定情境中的某目标(如人、物或事件)达成共识时,即为默契。陈教授进一步深入探讨了默契与其他相似构念的区别,包括读心术(mind-reading)、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以及信任(trust)。

接着,陈晓萍教授介绍了默契的前因与后果。她表示,频繁且有意义的互动、相互依存的自我建构(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的高度融合、对面子的高度重视等因素都会促进默契的产生。此外,默契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不仅能提高沟通效率、从而提升工作绩效;还能增进人际间的亲密联系,进一步促进积极情感的建立。

随后,陈教授讲述了他们在默契量表开发中的探索历程。他们通过访谈工作人员,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初步形成了量表条目。经过信度和效度的严格检验,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默契量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为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期刊(MOR)的主编,陈晓萍教授还分享了期刊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几年推出的特刊(special issues),她鼓励大家积极投稿,关注中国本土化研究。

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在场师生对“默契”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提供了量表开发和本土化新概念构建的宝贵经验。在互动问答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陈晓萍教授耐心解答了大家的疑问,令与会者深受启发。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阮梦琦   图/王敏、俞璐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