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颖团队献策未来社区建设 围绕“杭州模式”提出三大建议

发布时间:2021-12-24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991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挤、邻里淡漠、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大大影响了人民生活品质,严重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在全国首创了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未来社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和新社区规划建设的高级形态,未来社区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集成未来邻里、教育、健康等九大创新场景,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未来社区将在城市升级、需求升级以及技术升级趋势下,推动新的内需发掘、新的技术应用以及新的治理组织变革,共同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目前这些“未来社区”建设得怎样了?

在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加持下,数字化改革在促进共同富裕、赋能未来社区建设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已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的浙江省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遇到了哪些挑战?应如何解决?

为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为数字化改革赋能社区建设发挥智库作用,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yl23411永利副教授吕佳颖带领团队开展相关研究。

yl23411永利副教授吕佳颖


研究成果《打通数字社会神经末梢 建设共同富裕最小单元——数字化改革赋能未来社区建设杭州专题研究》刊发于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主管的《浙江政研》2021年(数字化改革实践创新)首期专刊,并获得省政府领导肯定。该研究成果是yl23411永利教授刘渊主持的2021第一批杭州市-浙江大学市校战略发展研究课题计划“数字化改革在未来社区综合应用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吕佳颖团队的研究以未来社区的杭州样本为研究对象,探寻数字化如何赋能未来社区建设、数字化改革有何突破点以及当前数字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旨在推动杭州数字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数字未来社区全国标杆的建设。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数字赋能未来社区的理论基础、打造未来社区的国际经验、浙江未来社区发展的现状问题、数字赋能未来社区的杭州样本的分析总结、浙江数字化改革赋能未来社区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经过为期半年的实地调研、参与路演和座谈、深度访谈以及资料分析等,吕佳颖团队总结出杭州市未来社区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报告总结未来社区建设“杭州模式”

报告发现,杭州未来社区建设与数字化改革已从理念普及、初期试点阶段进入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阶段,总结为以下特征:第一,推进社区空间数字化,落地城市大脑应用,通过“数据融合+资源聚合+力量联合”构建虚实交融的数字孪生社区,破解社区空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配置、利用难题,建设空间“智治”平台;

第二,提升服务共享化,搭建党建引领与多种模式创新相结合的“1+N”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平台+管家”“公益+积分”“标准+个性”及“数智服务联盟”等模式,以共治促共享,激发参与“智治”动力;

第三,着力政策精准化,通过数据赋能和多跨协同,打造“五个一”社区治理新模式,即信息一屏掌控、应用一网联通、业务一机通办、需求一键智达和数据一表录入,切实精准地把政策落实好、落到位,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硬核“智治”成果。

具体实践经验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赋能虚实共生,打造社区数字空间。聚焦数字化价值坐标和“三化九场景”,以物理社区为基础,叠加城市大脑功能、未来社区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数字信息,全面对接现实社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载体,由传统的以“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为主的二元空间向“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信息空间”三元空间发展。

比如,瓜沥七彩社区坚持“边建设、边运营、边总结、边迭代”的螺旋式发展理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形成完整的社区信息空间。在规划阶段,汇聚社区规划单元自然资源、社会政务和设施配套等数据,依托CIM平台优化视觉体验,以三维可视化方式辅助用地功能、流量运营和数字场景等规划决策;在建设阶段,依托BIM咨询体系统筹配套技术标准规范、应用组织体系和应用保障措施,集成设计施工一体化模拟应用,实现集群项目协调管控,营造了一批符合数字化时代居民特征的社区新基建;在运营管理阶段,以空间三色数字孪生运维平台为主,全面融合和赋能九大场景,联合物业服务、信用积分、应急处理和健康管理平台,全景式管理社区的惠民性、公益性和商业性空间,将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由此可见,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促进社区向“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未来新型城市功能单元的方向升级。

二是多主体协同参与共建,提供社区共享服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社区共同体角色,引导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高效协同提供多种优质公共服务,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如:龙兴社区以“红动未来”为主线,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各类功能和资源,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打造全省首个未来社区党建服务综合体;瓜山社区以瓜山未来视界智慧服务平台与公寓管家联动的方式,服务APP签约激活率达96.27%,用户活跃度达80%以上,创新社区物业服务机制和运营模式的同时也增强了居民粘性;杨柳郡社区建立了“共享客厅”和WE志愿小站,由多家商业结构、70多家商铺和社区内12个居民共享空间共同组成服务联盟,推进社区居民与企业、社会组织内外联动;府苑社区推出“时间银行”、瓜沥七彩社区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将共同富裕变成了一种可感知、可参与、可贡献的现实体验。上述实践说明,未来社区建设具有普惠性,聚焦提供均等、共享的公共服务,加速政府、居民、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参与,是推动未来社区建设的动能。

三是数字赋能和制度重塑融合,实现政策精准执行。以技术为支撑、以制度为载体,用数字化手段重塑社区治理制度,打通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实时交互,推动基层事务高效协同和流程再造。

如:葛巷社区打造居民用户端、物业管家端和社区管理端的集成平台,在一个“数字驾驶舱”中实现各类服务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形成事件类别及处置流程设置、事件上报、事件处置、事件评价业务闭环;冠山社区联通智慧服务平台开发“冠山邻聚里”APP,集成各类惠民应用实现“一窗全科受理”模式,APP内“直通码”集民意直达、处理进度可视化和评价考核于一体,促进社区联结居民实现“互动式治理”;红梅社区推广“一表通”应用场景,通过数据一体化集成、表单简化填报和动态更新完善,重塑基层表单报送、数据更新和基层治理机制,为社工减负、增效和提能;良渚文化村社区充分结合线下阳光议事厅打造居民和社区平等对话的线上平台,通过“线上议,线下决”的形式实现居民一键上报和物业、社区处置流程透明化,理顺社区与各部门业务流程和反馈机制。综上实践,通过技术和制度融合促进社区管理更精细、政策落实更准确,为未来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提供路径。

针对“杭州模式”待完善之处,报告提出三大建议

报告提出,作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排头兵”,杭州以多元价值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引领全省和全国的未来社区杭州样板,但仍存在市场活力有待增强、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和服务均等化矛盾有待解决等问题。

据此,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市场主体参与,实现体制贯通,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合力,坚持市场化运作,深化、完善、推广未来社区产业联盟,面向央企、国企、民资、外资等多种资本开放,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

二是紧密连接“家庭小脑”,穿透神经末梢,实现“城市大脑”“社区中脑”“家庭小脑”三级平台的高度贯通,针对不同居民完成精准“家庭画像”,建立“家庭日志”,精准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是聚焦公益共享兼容,释放民生暖意,将社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匹配,加快现实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提供服务代理满足特殊群体社区嵌入性和柔性服务需求。

报告强调,数字化改革赋能未来社区,需要以多元价值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基建和数据互联,将物联网、数据平台与物理空间充分衔接,贯通城市大脑、社区中脑和家庭小脑三个层级,构建成居民、社会、政府、企业等多方交互联结的数字生态,系统重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体系和社会运行机制,让老百姓能够充分享受数字化改革成果。

素材提供:吕佳颖、王雪羽、陈思夏

封面图片:©千库网


关闭
Baidu
sogou